灌无节制 发表于 2017-3-15 23:57:48

氨基酸分析仪常见问题

  (1)故障现象:泵1泵2压力均高(正常压力泵1约9MPa,泵2约1MPa)
  产生原因:反应柱被堵塞。
  判断方法:将泵1泵2通往混合器的连接管路取下,此时如果两个压力明显下降则可断定。
  解决方法:将反应柱取下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并注入蒸馏水,利用超声波清洗器清超30分钟,然后反装回原位利用泵2走水(用R3),流量视压力而设定,由小到大直至压力正常为止,最后将反应柱恢复原状(注意:反相冲洗反应柱时脱开通往流动池的管路,以防流动池堵塞)。
  (2)故障现象:仅泵1压力高
  产生原因1:在线过滤器被堵塞(此故障发生率较高)。
  判断方法1:将在线过滤器与分析柱脱离后压力远远大于0.5MPa。
  解决方法1:将过滤器的滤芯取出,利用超声波清洗30分钟后反相开路用缓冲液1冲洗,直至压力恢复正常;如果无效则要更换滤芯。
  产生原因2:分析柱入口被堵塞(此故障发生率较高)。
  判断方法2:将在线过滤器与分析柱脱离后压力小于0.5MPa。
  解决方法2:参考清洗反应柱方法。
  产生原因3:分析柱内树脂被样品污染。
  判断方法3:氨基酸组分出峰拖尾,分辨率下降。
  解决方法3:参照说明书方法处理树脂后再填装。
  产生原因4:除氨柱堵塞。
  判断方法4:脱开除氨柱出口管路后压力远远大于0.3MPa。
  解决方法4:参考清洗反应柱方法或重新填充除氨柱。
  产生原因5:自动进样器有关管路被堵塞。
  判断方法5:将通往在线过滤器的管路开路后压力仍高。
  解决方法5:此故障较难判断,一般规律多发生在六通阀及取样环部位。
  产生原因6:压力传感器出口过滤网被堵塞。
  判断方法6:脱开除氨柱入口的管路后压力仍高。
  解决方法6:取出过滤网后用超声波清洗。
  (3)故障现象:仅泵2压力高
  产生原因1:反应柱被堵塞(此故障发生率较高)。
  判断方法1:将反应柱输出管路开路后压力仍高。
  解决方法1:参考上述方法。
  产生原因2:泵2输出软管被堵塞。
  判断方法2:将软管与混合器处的连接脱开后压力仍高。
  解决方法2:利用泵2走水,流量设定为0.1ml/min,长时间冲洗直至压力降下来,如无效则要更换输出软管。
  产生原因3:压力传感器出口过滤网堵塞。
  判断方法3:脱开压力传感器出口的软管后压力仍高。
  解决方法3:取出过滤网用超声波清洗。
  (4)故障现象:泵1或泵2压力低
  产生原因1:有关管路漏液。
  判断方法1:用滤纸在有关连接处试漏。
  解决方法1:再紧固有关连接处。
  产生原因2:缓冲液或茚三酮试剂瓶中吸管头的过滤器堵塞,不能吸液。
  判断方法2:将良好的泵停止运转,仅启动有问题的泵,检查废液管排液量。
  解决方法2:利用超声波清洗或更换新的过滤头。
  产生原因3:氮气用尽或压力不足。
  判断方法3:观察气瓶压力表。
  解决方法3:更换气瓶。
  (5)故障现象:泵1或泵2 压力不稳
  产生原因1:单向阀被污染致使关闭不严。
  判断方法1:根据设定的流量在排液口用量筒判断。
  解决方法1:用超声波清洗。
  产生原因2:柱塞杆用密封环磨损。
  判断方法2:泵下部排液口由液体渗出。
  解决方法2:更换密封环。
  产生原因3:柱塞杆本身磨损。
  判断方法3:泵下部排液口由液体渗出。
  解决方法3:更换柱塞杆。
  产生原因4:缓冲液或茚三酮试剂瓶中吸管头的过滤器堵塞,吸液不畅。
  判断方法4:取下过滤头用吸耳球反吹,根据阻力大小判断。
  解决方法4:利用超声波清洗或更换过滤头。
  产生原因5:管路中由气泡。
  判断方法5:仔细观察。
  解决方法5:排气。
  产生原因6:管路局部破裂。
  判断方法6:较难判断。
  解决方法6:对症解决。
  (6)故障现象:噪声大
  产生原因1:茚三酮失效或劣化。
  判断方法1:不进样,泵1运行缓冲液1,泵2 正常运行,观察基线平坦度。
  解决方法1:更换茚三酮。
  产生原因2:流动池被污染。
  判断方法2:将流动池移出光路,观察基线噪声是否改善。
  解决方法2:仅运行泵2走水冲洗或取出流动池用超声波清洗。
  产生原因3:光源灯老化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氨基酸分析仪常见问题